无边生意见荄滋,岁晚归来喜可知。
万木正当摇落后,一花如在艳阳时。
雪中不假转湘术,月下须吟李白诗。
若比玉杯真入用,疑盛春酒献瑶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无边生意见荄滋,岁晚归来喜可知。
万木正当摇落后,一花如在艳阳时。
雪中不假转湘术,月下须吟李白诗。
若比玉杯真入用,疑盛春酒献瑶池。
《脑月见白牡丹为吕仲善长司赋》并非凌云翰的作品,而是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这首诗表达了对吕仲善长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王世贞的诗歌才华。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山,江苏太仓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明初“后七子”之一,与李攀龙、谢榛、宗臣合称“四大才子”,是明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王世贞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尤精于史学,著有《弇山堂别集》、《弇山杂著》等。他的诗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人广泛传颂。
诗中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无边的原野上,草木已经凋零,然而在岁末归来时,却有一种喜悦的感觉。万木正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摇落,而一朵白牡丹却在阳光明媚的时节绽放。这朵花不借助雪中的转湘术,也不依赖月下的吟诗,它就像玉杯般珍贵,仿佛能盛满春酒献给瑶池。
王世贞的这首《脑月见白牡丹为吕仲善长司赋》不仅是对其朋友的赞誉,也是对明代文坛的一种致敬。通过对王世贞及其诗作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繁荣景象以及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