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拱衡峨嵋读书图

何处鑋成隐者居,桑麻榆柳翠扶疏。
溪环永泰门无辙,山对峨嵋架有书。
短帽客来时泛蚁,小舟人到日供鱼。
画图一见生诗思,高枕浑疑是我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拱衡的《峨嵋读书图》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理的七言律诗,其描绘的是一幅隐居山林、读书作画的宁静生活场景。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凌云翰,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字彦翀,浙江仁和人。他在元至正年间曾举进士出身,后因事获罪被贬南荒。尽管遭遇坎坷,但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有《柘轩集》传世。
  2. 诗歌原文及翻译:《胡拱衡峨嵋读书图》中“何处鑋成隐者居,桑麻榆柳翠扶疏”描绘了一幅山间小居的画面,环境清幽;“溪环永泰门无辙,山对峨嵋架有书”表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和谐以及他对知识的渴望;“短帽客来时泛蚁,小舟人到日供鱼”则展示了隐者的日常生活及其与外界的互动;最后,“画图一见生诗思,高枕浑疑是我庐”表达了读画观景引发的诗意联想,以及对自我居所的认同感。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诗中的山水画卷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心灵净土的一种追求。同时,诗人通过描写隐者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胡拱衡峨嵋读书图》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传达了一种独特的生活理念,即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土,以诗会友,以画养心。这样的生活态度对于现代人而言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