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长源林亭远岫图

崇山千仞馀,历览不盈尺。
亭中人未来,烟霞日朝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浦长源林亭远岫图》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与作者
  • 时代背景:《浦长源林亭远岫图》创作于元末明初,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元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作者简介:凌云翰,字彦翀,浙江仁和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博览群籍、通经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因事谪南荒,有《柘轩集》等诗集流传后世。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尤其是他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1. 作品原文
  • 崇山千仞馀,历览不盈尺。
  • 亭中人未来,烟霞日朝夕。
  • 自来穷达信乾坤,混沌今劳倏忽论。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浦长源林亭远岫图》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画面,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这种通过自然景观表达诗人情感和思考的方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意境”的追求。
  • 语言精炼:诗中的意象和用词都非常精炼,每一个词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使得整首诗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浦长源林亭远岫图》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更深刻地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传承与发展:作为元明过渡时期的代表诗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浦长源林亭远岫图》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特色,也为研究明清诗歌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赏析建议
  • 对于欣赏这首诗的朋友,建议可以从整体理解诗意出发,逐步深入到每一句诗的具体分析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魅力。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评论文章或参加诗歌朗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浦长源林亭远岫图》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