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溪居图

满眼溪山庵尽开,草玄亭子半荒苔。
如何只写渔家意,不及扁舟载酒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生溪居图》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时代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杨生溪居图》:

  1. 作者简介
  • 凌云翰,字彦翀,元末明初浙江仁和人。凌云翰博学多才,精通经史,曾举进士不第,后因事被谪至南荒。其诗作广泛涵盖山水田园、咏怀抒情等多种题材,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1. 诗作原文
    满眼溪山罨画开,草玄亭子半荒苔。如何秪写渔家意,不及扁舟载酒来。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满眼溪山罨画开”,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中。
  • 寓意丰富:“草玄亭子半荒苔”,暗示了世事沧桑,繁华不再,唯有自然的美景依然存在。
  • 主题鲜明:“如何秪写渔家意,不及扁舟载酒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1. 艺术手法
  • 意象生动: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风景画。
  • 用词精炼: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杨生溪居图》作为元末明初的重要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文化传承: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审美启示:通过对《杨生溪居图》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含义。

《杨生溪居图》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化宝藏。无论是从历史背景、艺术手法还是思想情感等方面来看,它都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对于喜爱古代文学和艺术的朋友们来说,深入探索《杨生溪居图》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学术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