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山诗意扇面

门前春水碧如苔,不见鸥来见鹤来。
翻意断桥曾唤渡,满身花雨荡舟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子山诗意扇面是元代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春天的水面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林子山诗意扇面》创作于元代(1271年-1368年),此时正值凌云翰生活和创作的高峰时期。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因事坐谪南荒。
  • 个人经历:凌云翰的文学成就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他曾因故被贬南荒,但在逆境中仍保持文学创作的热情,此诗便是他流放期间的产物之一。
  1. 作品原文及解析
    《林子山诗意扇面》原文如下:
    门前春水碧如苔,不见鸥来见鹤来。
    翻意断桥曾唤渡,满身花雨荡舟回。
  • 意象解析:门前的春水碧绿如同苔藓覆盖,然而却看不到鸥鸟的踪影,只看见鹤儿悠然而来;曾经的断桥上传来呼唤渡河的声音,而如今归来时则满身花瓣飘落,好似在荡舟而行。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比鸥与鹤的稀少出现,暗示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对断桥、渡口等场景的回忆,传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旧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的“门前春水碧如苔”和“满身花雨荡舟回”,都是运用自然景色作为背景,通过对比来强调诗人的情感变化。这种使用自然景物作为情感载体的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且富有层次。
  • 韵律之美:《林子山诗意扇面》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四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具有很高的音乐性。

《林子山诗意扇面》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内涵受到赞誉,也因其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而显得特别有价值。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