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长桥

飞梁压水跨虹腰,知是吴江第一桥。
安得鲈鱼共樽酒,秋风亭上酹三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长桥》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凌云翰,字彦翀,浙江仁和人,是一位博览群籍、通经史的文学家。他在元至正间举人后,因事被谪南荒,有《柘轩集》传世。
  2. 诗歌原文:飞梁压水跨虹腰,知是吴江第一桥。安得鲈鱼共樽酒,秋风亭上酹三高。
  3. 诗作解析:这首诗以“咏长桥”为题,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长桥之美,并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飞梁压水跨虹腰”形容长桥如同彩虹般横跨水面,而“知是吴江第一桥”表明长桥在吴江地区的地位非凡。诗人还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畅饮的美好愿望,“安得鲈鱼共樽酒,秋风亭上酹三高”,希望在金风送爽的秋天,与朋友一起饮酒赏月,共度美好时光。
  4. 创作背景:凌云翰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人命运多变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5. 艺术特色:《咏长桥》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元末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比喻和象征,如“飞梁压水跨虹腰”、“秋风亭上酹三高”,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咏长桥》这首诗的分析,不难发现它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特点。凌云翰用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文情感的世界。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