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子宜赋山隐

招隐何处所,宛在栎山岑。
人同西岳号,地异真源寻。
履随绿玉枝,冠映青瑶簪。
罗月炯颜色,松风洒尘襟。
炼液变白雪,烧丹成紫金。
传授龙马图,啸歌鸾凤音。
稽首希夷子,寥寥同此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华子宜赋山隐》是元代凌云翰创作的一首古风古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凌云翰生活在元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多元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 作者生平:凌云翰,字子仪,号云巢,又号梦窗山人,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和变迁,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1. 诗歌原文
    招隐何处所,宛在栎山岑。
    人同西岳号,地异真源寻。
    履随绿玉枝,冠映青瑶簪。
    罗月炯颜色,松风洒尘襟。
    鍊液变白雪,烧丹成紫金。
    传授龙马图,啸歌鸾凤音。
    稽首希夷子,寥寥同此心。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招隐何处所,宛在栎山岑”通过提问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寻觅与发现的双重意味,使人仿佛置身于山间的寂静之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 象征意义:“人同西岳号,地异真源寻。”这里的“西岳”是指华山,而“真源”则暗示了一种回归自然、寻找真理的本源。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精神世界的探求,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特征。
  • 炼词造句:凌云翰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如“罗月炯颜色”,将月光照耀下的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 艺术手法:整首诗采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鍊液变白雪,烧丹成紫金”不仅形容了道士炼制仙丹的过程,也暗喻了诗人追求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的理想状态。
  1. 文化价值
  • 审美情趣:这首古风古诗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展示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和情感寄托。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古诗仍能提供启示,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天地,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