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待诏金马门,方伎杂遝车盖繁。
黄生蔡子最绝出,高堂不奈笙歌喧。
庐陵老翁才五尺,盱母江头眼空碧。
相人岂不二子如,秋风夜雨归无宅。
长身博士老一簟,皋比那博儒生酸。
人生荣华无足梦,桃笙竹枕长阑干。
黄翁勿叹无家苦,华屋连云更何补。
蜀庄一日不百钱,炳炳幽光二十年。
赠相士黄电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相士黄电目》是元朝诗人胡长孺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荣华与困苦,同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忆昔待诏金马门,方伎杂遝车盖繁”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金马门的繁华和当下的落寞,反映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人以“高堂不奈笙歌暄”来形容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高堂,如今却无人问津的场景,体现了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主题。
“庐陵老翁才五尺,旴母江头眼空碧”,这句诗描绘了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在江边独自行走的情景,象征着人生的孤独和无奈。而“盱母江头眼空碧”,则可能是对这位老人眼神空洞、生活困顿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残酷。
“秋风夜雨归无宅”和“长身博士老一簟,皋比那博儒生酸”,这两句通过描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环境,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困境。特别是“人生荣华无足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富贵荣华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太过执着。
《赠相士黄电目》不仅是一首赞美相士才华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的佳作。它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荣华与困苦,以及对命运的深刻思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