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木叶如渥丹,归急不知行路难。
青嶂碧溪自唤渡,蹇驴破帽秋风寒。
裹头长须甚德色,肩轻不借有馀力。
人间尘土深复深,谨勿重赋招隐吟。
题秋江唤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秋江唤渡》是明代诗人刘崧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题秋江唤渡》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慨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刘崧,元末明初人,字子高,江西泰和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担任过兵部职方司郎中、北平按察司副使等重要职务。尽管在仕途中一度遭遇挫折,但他并未沉沦,最终在国子司业的位置上去世。
诗歌原文:
小航冲风岸将及,行人下马沙头立。
水阔云深野渡闲,天寒日暮归心急。
人生行役安可休,到江路尽还通舟。
谁能裹足山中老,不识风沙一日愁。诗歌赏析:《题秋江唤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秋天江边送别的景象。诗中的“水阔云深”和“天寒日暮”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悠远宁静的江边,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背景与影响:虽然关于《题秋江唤渡》的作者胡长孺的具体生平信息较少,但其作品《题秋江唤渡》却广受赞誉。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元朝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题秋江唤渡》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而成为经典之作,更因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而受到人们的珍视和研究。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并欣赏这样的作品,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