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士载酒亭卷

亭基久芜没,湖上几斜曛。
旧梦通鱼鸟,馀情付水云。
客过曾问字,诗罢忆书裙。
待得重归隐,春风此访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进士载酒亭卷》是元末明初的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诗人徐贲: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生于元末明初。他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他的诗歌创作以五言律诗为主,其中不乏描绘大自然美景与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如《杨进士载酒亭卷》。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亭基久芜没,湖上几斜曛。旧梦通鱼鸟,馀情付水云。客过曾问字,诗罢忆书裙。待得重归隐,春风此访君。
  • 诗句解析:首句“亭基久芜没”描述了载酒亭的废墟已久,无人问津。第二句“湖上几斜曛”表达了湖面上夕阳西下,景色渐暗的凄凉景象。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旧梦通鱼鸟”、“余情付水云”、“客过曾问字”,以及“诗罢忆书裙”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寂寞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最后两句“待得重归隐,春风此访君”则是诗人对未来归隐生活的美好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来访者的欢迎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思。
  1. 诗歌鉴赏
  • 意境营造:徐贲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营造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例如,“亭基久芜没”和“湖上几斜曛”这样的描述,既表现了载酒亭的废弃与荒凉,也烘托出一种萧瑟、落寞的情感氛围。这种氛围的创造,使得诗歌的主旨更为突出,即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 情感表达:诗中的“旧梦通鱼鸟,余情付水云”等诗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忆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这些景物之中,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挣扎。
  • 艺术手法:徐贲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旧梦通鱼鸟”中的“鱼鸟”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而“馀情付水云”则寓意着诗人将内心的复杂情绪化作无形,随风飘散。这些艺术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杨进士载酒亭卷》作为元末明初的重要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文人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这些作品如何在文化传承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 艺术影响:徐贲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诗歌的风格上,更体现在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上。
  • 教育意义:《杨进士载酒亭卷》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不仅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也是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宝贵教材。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首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杨进士载酒亭卷》不仅是徐贲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元末明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风貌,还可以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