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宋仲温见过不遇之作

樵踪空枉问,值此掩重扉。
馀雪寒犹在,初阳晓尚微。
邻遥鸡独唱,厨静雀群飞。
愧乏应门者,留君待我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宋仲温见过不遇之作》是元代诗人徐贲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早春景象。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樵踪空枉问,值此掩重扉。
    余雪寒犹在,初阳晓尚微。
    邻遥鸡独唱,厨静雀群飞。
    愧乏应门者,留君待我归。
    次韵高季迪期游云岩雨阻之作
    身势两无妨,闲情独未忘。
    相期移酒艇同宿过僧。

  2. 诗歌赏析

  • 画面描绘:诗人通过“樵踪空枉问”、“余雪寒犹在”等词语,生动刻画了清晨山野中的景色,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美。同时,“初阳暁尚㣲”则描绘了朝阳初升时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希望的感觉。
  •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宋仲温的思念之情。尽管未能如约相见,但诗人并未感到失望或怨恨,而是以豁达的心态期待与友人的再次相聚。这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富有哲理的画面。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使得整个作品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易于传诵和欣赏。
  1. 历史背景
  • 元代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时期的许多诗人都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徐贲作为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 《答宋仲温见过不遇之作》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元代晚期,此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动荡,但诗人并未被这些困难所打倒,反而能够在作品中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化影响
  • 《答宋仲温见过不遇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 这首诗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都受到了徐贲的启发,借鉴了他作品中的意境和手法,使得元代诗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答宋仲温见过不遇之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崇高品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古代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