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渭僧清远

自喜幽居接上方,风烟野墅共相望。
禅边梅老知僧腊,经里莲芳悟性香。
石为弹琴曾作荐,屋缘藏茗别开房。
日长何处堪消暑,欲借山中竹下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渭僧清远》是一首七言律诗,由诗人徐贲创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他生于1335年,卒于1379年。
  • 徐贲的家族背景显赫,其祖先为唐代诗人徐凝,而他本人也以诗歌见长。他的生平与诗歌创作都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和传承。
  1. 诗歌原文
    自喜幽居接上方,风烟野墅共相望。
    禅边梅老知僧腊,经里莲芳悟性香。
    石为弹琴曾作荐,屋缘藏茗别开房。
    日长何处堪消暑,欲借山中竹下凉。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的“自喜幽居接上方”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种境界在古代文人中尤为推崇,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 意象丰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色和生活中的细节,如“风烟野墅”、“禅边梅老”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语言,也让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情感细腻:诗人的情感表达细腻且真挚,如“日长何处堪消暑,欲借山中竹下凉”,不仅传达了对夏日炎热的不适感,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自在。

《寄渭僧清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展现自然和谐与内心平和的画卷。它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