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用悲秋蓬,致身岂但儒冠中。
壮心非干要夸世,平生直欲图成功。
枉将空言恣幽讨,徒采众说相芟砻。
全功独取辽城箭,大言谁信扶桑弓。
亦当杀虏白登道,宁复献赋甘泉宫。
英雄不作等闲事,神仙自托浮游踪。
求名未解吐辨舌,养寿莫必生方瞳。
微生自有造化系,皇舆已喜车书通。
按图孰能索神骏,抱璞未易逢良工。
散材遭焚固无用,蟠根为器须先容。
以兹叹息委钝质,匪云隐逸矜高风。
安时从此甘蘋藿,傲世讵敢厌韭葱。
衰荣来往培草木,得失互有怜鸡虫。
庞公到老终食力,栾布贱时曾卖佣。
狂歌每增慷慨意,浊酒一洗芥蒂胸。
学书未必醉乃圣,赋诗何待工为穷。
屡当求益怀故友,独恨作客来新丰。
明珠羞与鱼目混,美玉亦藉山石攻。
仁山道学丽白日,少陵文采明秋虹。
又知席师学清净,可贵衍衲修真空。
药师老成饱兵学,安石俊健夸文雄。
王家笔法到幼子,高君奇句欺三红。
相思宁问异远近,结交尚赖全始终。
将来大器君辈是,嗟此乱世吾难逢。
明朝束书过湖去,放船鼓舵松陵东。
次韵王止仲见寄并柬郡诸友
介绍
它由苏轼所作,内容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此篇与《题西林壁》是同一首词的不同体式。“次韵王止仲见寄并柬郡”是原诗的题目,后改用原题。“次韵”,即和诗;“柬郡诸友”,指写信给郡中诸友,约他们来游。
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全篇以景语作结。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起得突兀,而自然入妙。西塞山在今湖州市西南,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群峰耸立,江天一色,苍翠的群山间时见白鹭翱翔。诗人登高望远,只见眼前白鹭翻飞,不禁想起古人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句:“初发台庄岸,忽逢陵渚边。目送浮云逝,耳凝层波转。”但此处却无谢诗那种“目送浮云逝,耳凝层波转”的情思。因为西塞山前没有孤屿,也无层波,只有江水悠悠地流淌着。这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既写出了景色的壮美,又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
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紧承上句。诗人登上西塞山,放眼望去,满眼皆景:江流浩荡、绿柳依依、桃花盛开、红光闪闪……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诗人并未停留观赏,而是继续往前行去。这时,他来到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正巧遇到一条大江横流而过。诗人站在岸边,看着江中的渔船往来穿梭,渔翁们驾着船儿撒网捕鱼,满载而归。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吟道:“桃花流水鳜鱼肥。”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具体描写江中渔翁捕鱼的过程,只是泛泛地描绘了一个场景,但却让人仿佛看到了那欢快繁忙的渔船、渔翁忙碌的身影、鲜美诱人的鳜鱼。这一笔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富有画意。
接下来的“青箬笠,绿蓑衣”两句,是对渔民生活的具体描绘。青箬笠、绿蓑衣是渔民常用的服饰,它们随风摇曳,与周围的山水相映成趣。诗人通过这两句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渔民们的艰辛劳作,还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尾联“斜风细雨不须归”更是点睛之笔。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刮起了斜风细雨。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他虽然知道这样的天气很难有人愿意出门游玩,但出于对友人的关心,还是决定冒雨去拜访他们。尽管天气恶劣,但他的心情却出奇地好,因为他能见到久别的朋友,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这种心情的愉悦甚至超过了对风雨的喜爱。这里的“斜风细雨”与上文“青箬笠,绿蓑衣”相呼应,都是写渔人的生活,但一个突出其艰苦,一个突出其安逸。
整首词以景语开头,以情语结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