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轩为王孝子作

金华山人王孝子,自来生长金华里。
阿母初生孝子时,鸣鹊飞来树头止。
子生日长母日健,每听鹊声心辄喜。
鹊声在树母在堂,孝子晨昏具甘旨。
愿言阿母享遐龄,鹊声喳喳长在耳。
阿母生子愿子贤,今子作官东海涘。
一朝母逝鹊不来,回首家乡隔山水。
鹊不来兮其奈何,母子恩情那得已。
天高地深恨无托,作轩名鹊良有以。
我亦飘零未归客,父母早殁失怙恃。
十年空守骨肉函,有泪不入黄泉底。
故山非无一抔土,长路风尘阻戎垒。
闻君孝行未识君,为记诗章持送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轩为王孝子作’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这首诗通过描绘王孝子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展现了他对孝道的深深敬仰和对亲情的怀念。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介绍:徐贲(1335-1379),字幼文,号北郭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郡望郯郡(今山东郯城)。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情感体验。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表达人文情感的,而这首《鹊轩为王孝子作》便是他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2. 诗的主题及内容解析:在这首诗中,徐贲通过对王孝子与母亲之间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亲情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鸣鹊飞来”象征着王孝子出生时的吉祥,而“鹊声在树母在堂”,则形象地描绘了母子俩的日常相处情景。每听到乌鸦的叫声,王孝子就会感到高兴,因为那是母亲健康的预兆。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孝子的孝心得到了回报,母亲终于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然而,当母亲离世后,王孝子再也听不到乌鸦的叫声,那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奈跃然纸上。

  3. 文学手法和特色:徐贲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象征、拟人等,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孝道的推崇。

‘鹊轩为王孝子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亲情与孝道的诗歌,也是一部展现人性光辉和道德力量的作品。它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向读者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