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应秦王令

云花鳞鳞山漠漠,重城平障芳阴薄。
腻雨轻吹飞复停,勾引东风到帘幕。
草滋微湿沾芳尘,陇头不见寻花人。
桃英梅萼同懊恼,水纹满涨金河春。
柳丝暝蒙烟不醒,辘轳暂辍银瓶绠。
新莺未换谷中声,游蜂竟失阑前影。
丁香百结蕉有心,绡屏六曲春沉沉。
香抽翠缕火长续,馀寒扑锦笼朱琴。
江南春好多芳树,林园半是看花处。
明朝重整小红车,风光满路行春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阴应秦王令》是元代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郡望郯郡(今山东郯城)。著有《北郭集》。
  1. 诗歌原文
    云花鳞鳞山漠漠,重城平障芳阴薄。
    腻雨轻吹飞复停,勾引东风到帘幕。
    草滋微湿沾芳尘,陇头不见寻花人。
    桃英梅萼同懊恼,水纹满涨金河春。
    柳丝暝濛烟不醒,辘轳暂辍银瓶绠。
    新莺未换谷中声,游蜂竟失阑前影。
    丁香百结蕉有心,绡屏六曲春沉沉。
    香抽翠缕火长续,馀寒扑锦笼朱琴。
    江南春好多芳树,林园半是看花处。
    明朝重整小红车,风光满路行春去。

  2. 诗歌内容解析

  • 自然景色描绘:诗中通过“云花”、“山漠漠”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春日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
  • 城市与自然的对话:诗中多次提到城市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互动,如“重城平障芳阴薄”,展示了城市对春天的影响。
  • 人文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花、草、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1. 艺术手法
  • 对比与映衬:通过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与隐喻:诗中的“丁香”、“香抽翠缕”等元素,不仅仅是春天的象征,也隐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化背景
  •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多元、社会变迁迅速的时代。这首诗可能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自然及政治的态度和感受。
  1. 历史影响
  • 《春阴应秦王令》虽然不是非常著名,但它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春阴应秦王令》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