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姑苏有感

昔客苏台鬓未霜,不知尘世有悲伤。
联诗刻烛过三鼓,一月看花醉几场。
红袖舞残歌缓缓,锦筝弹罢雁行行。
重来底用嗟兴废,亦有咸阳与洛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姑苏有感》是元末明初诗人贡性之的代表作。下面将详细介绍《重过姑苏有感》:

  1. 作品概述
  • 作者介绍:贡性之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其生平事迹多与明朝初期的政治活动相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生活哲学,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 诗作特点:《重过姑苏有感》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姑苏古城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思考。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句原文:昔客苏台鬓未霜,不知尘世有悲伤。联诗刻烛过三鼓,一月看花醉几场。红袖舞残歌缓缓,锦筝弹罢雁行行。重来底用嗟兴废,亦有咸阳与洛阳。
  • 诗意解读:首句“昔客苏台鬓未霜”,诗人以年轻时的游历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不知尘世有悲伤”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与淡泊。第二句“联诗刻烛过三鼓”,描绘的是夜晚的文人雅集,反映了作者对文化艺术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第三句“一月看花醉几场”,则通过欣赏自然景观中的美好事物,表达了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慨。第四至第六句“红袖舞残歌缓缓,锦筝弹罢雁行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古代音乐艺术的魅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重来底用嗟兴废,亦有咸阳与洛阳”,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值得珍惜与传承的文化存在。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艺术成就:“昔客苏台鬓未霜”等句子,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素材,体现了贡性之诗歌的艺术魅力。
  • 文化传承:《重过姑苏有感》作为元代晚期到明代初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 作者背景及其影响
  • 生平经历:贡性之,字友初,是元末明初宣城人,因其刚直的性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在当时颇受瞩目。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还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 文学地位:贡性之的诗歌作品,以其深沉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更成为研究元、明之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重过姑苏有感》不仅是一首诗篇,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对时代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更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