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兹秀石奇而雄,亿千万年寿作朋。何年天公召雷公,下驱六丁凿混沌,巨斧落手惊飞龙。
初疑帝遣神鳌首戴海上之青峰,又疑星蕊堕地变化为芙蓉,神物之神固有冯。
一朝当变迁,霹雳千丈崩。左股臂折卧棘蓬,虎头颠绝如南宫。
作坛置之众不惊,如在培塿视华嵩。题识况重仇池翁,仇池雪浪空玲珑。
丹丘白野拜下风,嗟哉天地生物功。一成一毁无终穷,人之显晦靡不同。
吾尝视天唯梦梦,贵贱寿夭初无定。幽人采薇穷谷中,石也幸尔千载逢。
能令人拜坛再登洛阳丘墟牛李死,甲乙零落平泉空。
沟中之断爨下桐,荆山玉气吐长虹。贺尔遭也天所蒙,贺尔遭也天所蒙。
拜石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石坛》是元代诗人顾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自然观。下面将详细介绍《拜石坛》:
- 诗歌原文
- 原诗:好事久伤无米颠,清泉白石亦凄然。快哉亭下坡仙友,拜到丹丘三百年。
- 译文:长久以来,美好的事情总让人感到遗憾,因为缺乏粮食而忧愁。清泉与白石同样令人感伤。在快哉亭的坡上,有一位仙人,他已经在这里修行了三百年。
- 作者简介
- 顾瑛:元代著名诗人,字仲瑛,号金粟道人,生于昆山。顾瑛自幼好学,后在玉山建园池,广聚宾客,四方学士皆至其家。他一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迁,却始终不改其志向,晚年更是因反对张士诚而选择隐居。
- 创作背景
- 《拜石坛》的创作背景复杂,涉及了顾瑛的政治遭遇和他对生活的态度。据记载,当张士诚占据吴地时,顾瑛曾试图加入他的政权,但最终因政治理念不合而选择离开。之后,他选择隐居嘉兴的合溪,并在此期间完成了此诗的写作。
-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拜石坛》中的“清泉白石”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使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手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 语言风格: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每句都精心构思,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富有哲理,显示了顾瑛高超的艺术造诣。
- 文化影响
- 历史价值:尽管关于《拜石坛》作者的具体身份尚有争议,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的文化氛围,也展示了顾瑛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厚功底。
- 启示意义:通过对《拜石坛》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种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的追求,对现代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拜石坛》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中国古代文人精神和审美追求的历史画卷。从顾瑛的个人经历到其诗作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读者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文学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而言,《拜石坛》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