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南康赴江州

绣斧重持白发翁,路人犹说宦情浓。
一帆又下浔阳去,羡杀云间五老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南康赴江州”是元代诗人陈思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和分析:

  1. 作者简介
  • 陈思济,字济民,号秋冈,生于元朝的睢州柘城(今河南省商丘市)。他出生于一个有才艺的家庭,自幼以才华出众受到世人瞩目。陈思济在元世祖时期曾担任过官职,参与国家重大事务。其一生经历丰富,从初入朝廷到成为监察御史,再到出知沁州,他的仕途充满了挑战与成就。
  1. 文学风格与特色
  • 七言绝句:《发南康赴江州》是陈思济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创作的作品,展现了其精湛的诗歌技巧。七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这种形式便于表达简洁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 艺术表现:陈思济在《发南康赴江州》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绣斧重持白发翁”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沧桑的感慨及对官场生涯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 作品内容解读
  • “绣斧重持白发翁”,此句描绘了一个年迈但依然坚持操持公务的老者形象,体现了诗人对老年官员坚守职责的尊重。
  • “路人犹说宦情浓”,这句反映出诗人在官场上的名声仍旧显赫,即使年岁已高,仍有人在谈论他的功绩。
  • “一帆又下浔阳去”,这里的“浔阳”可能指的是地名或者是某种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远行或离愁别绪的情感。
  • “羡杀云间五老峰”,最后一句用“五老峰”作为比喻,赞美了那些超然物外、远离红尘纷扰的高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发南康赴江州》不仅是陈思济个人生平和仕途的象征,也是元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歌的特色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