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墅道中

马上千峰列,溪行不尽源。
野船高似屋,山县小如村。
路绕田间曲,池漫雨后浑。
静来应最乐,绿树拥柴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阳墅道中》是元代诗人贡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是对《阳墅道中》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贡奎简介:贡奎,字仲章,号云林,元宁国宣城人。他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成就,十岁时便能文,且曾任职于池州齐山书院,后被朝廷召为太常奉礼郎等职。他的一生虽多有波折,但文学成就显著,其诗作深受后世尊崇。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阳墅道中》原文如下:
    马上千峰列,溪行不尽源。
    野船高似屋,山县小如村。
    路绕田间曲,池漫雨后浑。
    静来应最乐,绿树拥柴门。
  1. 诗歌鉴赏
  • 自然描绘:诗中的“马上千峰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山峰连绵的景象,而“溪行不尽源”则展现了水流源头的深远与延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 人文环境:诗中的“野船高似屋,山县小如村”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 心境体验:“静来应最乐”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满足,而“绿树拥柴门”则暗示了一种归隐的生活态度,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简单生活的喜爱。

通过《阳墅道中》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