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报国寺欣笑隐

江海无端客路长,扁舟明日棹沧浪。
遥知风雨溪窗夜,梦逐潮声到上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报国寺欣笑隐》是元代诗人贡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古代诗词中独树一帜,其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都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贡奎,字仲章,号东山野逸,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贡奎生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卒于元末明初(1360年前后),他的生平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诗坛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1. 作品原文
    江海无端客路长,扁舟明日棹沧浪。
    遥知风雨溪窗夜,梦逐潮声到上方。

  2. 意象分析

  • 首句“江海无端客路长”开篇即描绘出诗人身处异地、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江海无边,表达了诗人面对浩渺自然时的渺小感与孤独感。而“扁舟明日棹沧浪”则描绘了诗人乘坐扁舟,准备迎接未知挑战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未知生活的勇敢面对,也体现了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 “遥知风雨溪窗夜”中的“风雨”,既是自然景象的描述,也隐喻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溪窗夜”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夜晚氛围,让人联想到诗人在寂静中沉思、感悟生活的情景。“梦逐潮声到上方”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迷茫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1. 艺术特色
  • 《寄报国寺欣笑隐》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构建了一幅行旅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交织的画面。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够直抵人心;意象鲜明生动,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作为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寄报国寺欣笑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和思考视角。

《寄报国寺欣笑隐》不仅是贡奎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学习的对象,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生哲学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