鸲鹆喧柳阴,生鹅乐清泚。
竹风递荷气,长夏凉如水。
王孙翰墨仙,丹青绝纨绮。
何当著幽人,艇子沙头舣。
赵千里小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千里小景》是元代诗人虞集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观,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虞集,元代诗人,字伯生,号邵庵,出生于临川崇仁,后迁居至杭州。虞集的文学才华十分突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擅长散文与诗词创作。《道园学古录》与《道园遗稿》两部作品集中展示了他的学术与文采。虞集在元朝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大都路儒学教授、国子助教、博士等。他在仁宗时期被提升为集贤修撰,并在文宗即位后历任奎章阁侍书学士等职,最终以目疾辞职归家。
从内容上来看,虞集的《赵千里小景》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艺术表现力。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致远的境界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淡泊。诗中“前代王孙不好武,拈笔幽窗写汀渚”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往英雄不再问战功、转而品味文学雅趣的态度。而“残云野水三百年,依旧松筠湿春雨”则描绘了一幅岁月悠长、自然恒久不变的画面。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理念。
虞集的诗歌风格深受宋代文人的影响,特别是继承了苏轼等人的艺术特点,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文字的精炼。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宋词清丽脱俗的影子,同时也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
虞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其诗作本身,更因为他对于后世文人的启迪和影响。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更是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虞集的诗作,后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心态和生活态度,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虞集的《赵千里小景》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篇,更是蕴含着深刻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虞集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