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归赵宗圣诗卷

宇宙诗愁海未深,有情何必句铿金。
蹇驴桥上长寒眼,短笠山头独苦心。
千载暗中扪沈谢,几人灰里拨何阴。
濯缨自取沧浪去,好在三闾泽畔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韵归赵宗圣诗卷》是南宋末年诗人陈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进士,授赣州簿。历任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等职。宋亡后,隐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传世,部分篇章已佚。
  • 文学成就:陈杰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创作以诗歌为主,尤以七言绝句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宇宙诗愁海未深,有情何必句铿金。蹇驴桥上长寒眼,短笠山头独苦心。千载暗中扪沈谢,几人灰里拨何阴。濯缨自取沧浪去,好在三闾泽畔吟。
  • 诗意阐释:此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沧桑的感慨;“蹇驴桥上长寒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境遇中的孤独与坚韧;“几人心灰意冷之时仍能保持清醒”,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坚持;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内心的自由追求。
  1. 主题思想
  • 忧国忧民:诗中“宇宙诗愁海未深”,“蹇驴桥上长寒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
  • 自我坚守:“千载暗中扪沈谢”,“几人灰里拨何阴”,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情操的决心。
  • 超然物外:“濯缨自取沧浪去”,表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和韵归赵宗圣诗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与审美价值。
  • 语言简练:诗中用词精炼,每一句都经过精心打磨,不仅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也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语言驾驭能力。
  1. 历史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南宋末期的代表诗作之一,《和韵归赵宗圣诗卷》不仅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也为后人研究宋末文学提供了宝贵资料。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其诗“字字珠玑,句句动人”。这种评价不仅基于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也源于其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人文精神。

《和韵归赵宗圣诗卷》不仅是陈杰个人情感世界的写照,更是宋代晚期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宋末文化的一个窗口,对于研究宋代诗歌史的人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