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西山诗前后和者五十馀篇暇日登览怆然有感于元祐绍圣之事僭亦用韵

槛外春江如酦醅,槛前松株逐番栽。
西门安得陶氏柳,西岭并无坡老梅。
惟馀荒溪入烟雾,曾载辙迹行崔嵬。
洼樽其多一卷石,清风千丈严濑台。
人间此事固不朽,山高唐业澌成埃。
干戈五季乱离瘼,帝命封之白云堆。
馀三百年付迁客,眼底盆盎得古罍。
每登胜绝不忍去,往往拂枕眠其隈。
毁书灭迹坐再闰,枝筇双屐印藓苔。
无端玉堂牵清梦,九虎乍放天门开。
武昌旧令偶同直,得句一粲金莲摧。
那知白头不同趋,首倡绍述蚊成雷。
凭高为吊千古恨,魂兮可招傥一来。
并持公案徵漫叟,立尽落日山灵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东坡(1037年—1101年),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文、赋皆为上乘之品,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宋代文坛有极大的影响力。其诗文以豪放、清新著称,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山诗前后和者五十馀篇”指的是苏东坡于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至1094年)在杭州西湖边的山林间所作诗歌,共五十几首,这些诗作表达了他当时的政治理念和生活情感。苏轼因政治失意被贬至黄州,后任汝州团练副使,最终在惠州病逝。在这段时期,苏轼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政治上的得意转为政治失意后的反思与感慨。

“暇日登览怆然有感于元祐绍圣之事僭亦用韵”则描述了他在闲暇时登上西山,面对美景深感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这里的“元祐”指的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86—1093年);“绍圣”是宋哲宗赵煦的年号(1094—1098年)。苏东坡在此感叹自己曾参与的政治事件,以及自己在政治风波中所经历的变化。

“苏东坡西山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在政治变迁和个人情感交织中的诗词创作,展现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