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月中桂

天上何年种,婆娑碧树幽。
根盘蟾窟古,花落鹫峰秋。
只恐冰轮碍,时烦玉斧修。
素娥久延伫,攀折使人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月中桂》是一首宋末元初的诗歌,由诗人陈深所作。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深(约1304年-1395年),字子高,号东篱,元代著名文学家、画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诗歌创作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尤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1. 诗歌原文
    天上何年种,婆娑碧树幽。
    根盘蟾窟古,花落鹫峰秋。
    只恐冰轮碍,时烦玉斧修。
    素娥久延伫,攀折使人愁。

  2. 诗意解析

  • 天上何年种:首句提出了一个疑问,关于桂花的来历,暗示其非凡的存在。
  • 婆娑碧树幽:描绘了桂花树婆娑的姿态以及它所在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根盘蟾窟古:桂花树的根部盘踞在古老蟾蜍的洞穴之中,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花落鹫峰秋:描述了桂花盛开时节的景象,花朵飘落如同秋天一样凄凉。
  • 只恐冰轮碍:表达了对月亮的畏惧感,可能是因为桂花太过美丽,害怕被月光所掩盖。
  • 时烦玉斧修:暗喻作者自己需要费心费力去修整或修饰这些美丽的事物,体现了一种文人对自然美的珍视和敬畏。
  • 素娥久延伫:嫦娥长久地凝望,表达出诗人对月亮的向往和对嫦娥的同情。
  • 攀折使人愁: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因为攀折了桂花而感到的忧愁,可能是由于桂花的美丽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赋月中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