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塞笛有怀赵詹泽廉使

客行思故乡,闻笛转凄凉。
不见梅花落,空愁塞草黄。
雁声沉远汉,牛背送斜阳。
出塞翻新曲,谁知恨更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代陈宜甫《闻塞笛有怀赵詹泽廉使》鉴赏

在阅读元代诗人陈宜甫的《闻塞笛有怀赵詹泽廉使》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诗人身处异乡,对家乡深深的怀念。诗中的“客行思故乡”直白地表达了这种情感,让读者能立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诗歌开头两句“客行思故乡,闻笛转凄凉”,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乡愁的画面。笛声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元素,常常被用来抒发情感。诗人在听到笛声时,不禁感到一种凄凉之感,这不仅是听觉上的感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诗人用“不见梅花落,空愁塞草黄”来进一步表达他对家乡自然美景的怀念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这里的“塞草黄”既指边塞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不舍。

“雁声沉远汉,牛背送斜阳”则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温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雁声沉远汉”让人联想到大雁南飞的场景,象征着家人的分离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牛背送斜阳”则描绘了劳作归来的农民在夕阳下辛勤耕作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

最后两句“出塞翻新曲,谁知恨更长”,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即使生活在和平时期,人们也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里的“翻新曲”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而“谁知恨更长”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还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场景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生活的深深眷恋。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