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自暴自弃

所性自来非不善,居参豚犬岂人情。
昭昭日月明如镜,瞑目甘心冒昧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暴自弃”是一个汉语成语,最初出自先秦时期《孟子·离娄上》。孟子通过这段论述表达了对那些自我否定、自甘堕落的人的批评态度。以下是有关“自暴自弃”的介绍:

  1. 原文出处:孟子认为那些自暴自弃的人难以与其进行交流和有所作为。这种心态源自于他们对仁心和义道的放弃,无法在行为上体现这些道德准则。
  2. 含义:“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它形容那些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再追求进步和发展的人。
  3. 相关诗词:宋代诗人陈普有诗《自暴自弃,岂不哀哉》,其中表达了类似的感慨,强调了仁心和义道的重要性,以及放弃自我追求所带来的悲哀。
  4. 应用:“自暴自弃”常用于描述遭遇挫折后不能重新振作的人,指出他们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

孟子在《自暴自弃》中对自我放弃的个体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强调只有坚持仁心与义道,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