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日蚀

忆昔度宗皇帝时,十年十三日食之。
似道赑屃湖海曲,天子宫庭耽乐嬉。
满朝翕翕皆妇人,祸来照镜方画眉。
北军顺流日食既,两国正尔争雄雌。
兴亡岂必皆有数,百年以来士气衰。
文臣髀肉不识马,武士惊魄怕见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辰日蚀》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记叙和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下面将详细介绍《壬辰日蚀》:

  1. 作者简介
  • 陈普(934年—995年),字大敬,号庸斋,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和诗方面,尤其擅长写古体诗。陈普的诗作大多反映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1. 创作背景
  • 《壬辰日蚀》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62年,即南宋理宗皇帝时期。当时正值度宗皇帝时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日食现象,据文献记载,这次日食发生在壬辰日,因此诗题直接称为《壬辰日蚀》。陈普通过此诗来表达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以及对当时政治氛围的感受。
  1. 诗歌原文
  • 忆昔度宗皇帝时,十年十三日食之。似道赑屃湖海曲,天子宫庭耽乐嬉。满朝翕翕皆 …
  1. 诗歌赏析
  • 《壬辰日蚀》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天文事件,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提及的“似道赑屃湖海曲”,暗指权臣董宋臣,他因为贪腐而被称为“似道”,诗中通过描绘董宋臣的生活场景,讽刺其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同时,“天子宫庭耽乐嬉”则表达了诗人对皇室生活的不满和批评。
  1. 艺术特色
  • 作为宋代的一首代表性古诗,《壬辰日蚀》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技艺上。陈普运用了典型的宋代诗词风格,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鲜明。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记述,展现了诗人的历史观念和人文关怀。

《壬辰日蚀》不仅是一篇记录历史事件的作品,更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古诗。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历史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