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心远楼

闻子临川上,高楼万里并。
兴来时独立,心与目俱行。
野夕归鸿小,溪晴落木明。
登临何日共,作赋写平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艾氏心远楼》是元代诗人陈旅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陈旅,字众仲,元代莆田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因家庭变故而变得孤僻,但后来他笃志学问,以博学多闻著称。曾担任闽海儒学官及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务。在文学上,他与虞集有过交流,并被后者所赏识。他的诗歌作品有《安雅堂集》。
  1. 诗句解读
  • “闻子临川上,高楼万里并”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诗人通过听闻朋友来到近水之处的情景,以及自己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的景色,传达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对友人到来的欢迎之情。
  • “兴来时独立,心与目俱行”体现了诗人在独处之时,心境随着目光一同远眺的意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心灵自由的哲思。
  • “野夕归鸿小,溪晴落木明”则是用归鸿和小落木作为意象,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 “登临何日共,作赋写平生”表达了诗人对共同登临此楼、创作诗歌的愿望,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可能相聚的美好期待。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在繁忙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选择通过登高远望来寻找心灵的慰藉与自由,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独特的哲理美。
  1. 文学价值
  • 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艾氏心远楼》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诗句,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它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元代诗歌风貌的窗口。

《艾氏心远楼》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展现诗人情感世界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