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记余少作因录之

溪村积水生寒烟,书庐睡起清明天。
隔溪莫哭人饭鬼,塍间烧钱野风起。
酒旗山前雨疏疏,来禽花低飞鹧鸪。
荒坟累累出新草,草长如人人又老。
东门大道青杨间,可怜车马无时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友人记余少作因录之》是陈旅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旅:陈旅(约1300年—1382年),字众可,号虚谷,又号沧洲遗老,晚年居钱塘西湖之滨。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杨载、范椁、揭傒斯并称“元代四大家”。
  • 诗歌创作背景:陈旅在元朝初期为官,后辞官归隐,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诗歌原文
  • 原诗内容:《友人记余少作因录之》描绘了一幅乡村画卷。诗中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边村落的宁静与生机,以及时间流转中的哀愁与感慨。
  • 诗句鉴赏:“溪村积水生寒烟”,这句诗通过描述溪边的积水和寒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冷清的氛围。“书庐睡起清明天”,则描绘了一个早晨醒来,阳光明媚,心情愉悦的画面。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情感态度。
  1. 诗歌意义
  • 文化传承:陈旅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他的诗作,后人可以窥见元代的文化风貌,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教育启示:《友人记余少作因录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观念和道德情操,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鼓励人们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友人记余少作因录之》不仅是陈旅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