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旬旱,炎威酷吏犹。
廿年无此热,一雨近初秋。
田亩尘随伏,禾苗病向瘳。
丰登还可望,生计尚堪谋。
六月廿九日喜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月廿九日喜雨》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六月,当时李商隐在泾原节度使王宰幕府任掌书记。
全诗如下:
瑶池阿母倚天开,
初见昆仑雪外台。
忽到蓬壶风过夜,
瑶台万点银台梅。
首句“瑶池阿母倚天开”,描绘了一幅瑰丽的神话图景。瑶池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而西王母又常常与玉龙相会。因此这里说“阿母”即指西王母。她倚靠在天宫的最高处,显得非常威严、美丽。次句“初见昆仑雪外台”,进一步描写了“阿母”的威仪。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之地,而“雪外台”则是昆仑山上最高的宫殿。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将西王母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丰满。
第三句“忽到蓬壶风过夜”,“蓬壶”是指传说中的蓬莱三神山之一,也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当“阿母”突然降临时,风也吹过了一夜,似乎整个世界都被她的美丽和神秘所包围。这两句诗通过对西王母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威严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神奇景象的惊叹之情。
最后两句“瑶台万点银台梅”,“瑶台”是昆仑山上最高的宫殿,而“银台梅”则是昆仑山上的一种珍贵花卉。这里的“万点”形容了银台梅的数量之多,仿佛一夜之间,整个昆仑山都被点缀上了银色的花朵。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昆仑山上的自然美景,也暗示了西王母的到来带来了吉祥和繁荣。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瑰丽的神话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西王母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