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胡安州韵

宦成归老有馀晖,吟苦从教带减围。
卜搆北山欣地僻,阅耕南亩虑年饥。
云霄孤鹤盘旋过,野水闲鸥自在飞。
炎暑困人多病暍,寄言莫怪往来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胡安州韵》是明代诗人陶宗仪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陶宗仪,字九成,号东篱,明代著名文人,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次胡安州韵》正是这样一首表现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之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1. 诗作背景:陶宗仪在宦海沉浮多年之后选择归隐,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 诗歌原文:《次胡安州韵》:宦成归老有馀晖,吟苦从教带减围。卜搆北山欣地僻,阅耕南亩虑年饥。云霄孤鹤盘旋过,野水闲鸥自在飞。炎暑困人多病暍,寄言莫怪往来稀。
  3. 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陶宗仪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不满。诗中多次提到“归老”与“隐居”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赞美与追求。
  4.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意象丰富。例如,“云霄孤鹤盘旋过”和“野水闲鸥自在飞”等句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突出,如“吟苦带减围”与“地僻”、“年饥”与“人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5. 文化意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映,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动荡的封建社会中,许多士人选择了逃避现实的方式,陶宗仪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支持。
  6. 影响评价:虽然陶宗仪的生活经历并不为世人所知,但他的作品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受到了后人的喜爱和赞誉。

《次胡安州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田园诗,它还反映了一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陶宗仪的生活态度及其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