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杂兴次顾君举韵

渔父鲤鱼长尺半,提携不受人家唤。
当垆解缚换酒归,烂醉沧江杏花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莫春杂兴次顾君举韵》是元代著名诗人陶宗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描绘,还通过其丰富的情感表达,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陶宗仪(约1327年—1409年),字九成,又字石篑,号南村,别号东篱,晚号拙翁,松江县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家,与刘基、宋濂、高启并称为“元末四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
    渔父鲤鱼长尺半,提携不受人家唤。
    当垆解缚换酒归,烂醉沧江杏花畔。

  2. 诗歌解析

  • “渔父鲤鱼长尺半”: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夫捕鱼的场景。“渔父”指的是打鱼为生的渔民,“鲤鱼”则特指一种体型较大的淡水鱼类,“长尺半”意味着鲤鱼的体长达到了一尺半的长度。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渔夫辛勤劳作的形象,也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赞美。
  • “提携不受人家唤”:这里的“提携”可以理解为渔民在劳作过程中,被渔网所缠住的情景,而“不受人家唤”则表达了渔民对于这种困境的无奈和挣扎。这句诗通过对渔民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 “当垆解缚换酒归”:这里的“当垆”是指古代的一种酒馆经营模式,即在酒垆中售卖酒水。“解缚”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买酒而解开身上的绳索,“换酒归”则是形容人们在饮酒后,带着美酒回家的情景。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人们在酒馆中畅饮,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 “烂醉沧江杏花畔”:这里的“烂醉”形容的是人们饮酒过量的状态,“沧江”通常指的是宽阔的江河,而“杏花畔”则是形容酒宴地点靠近或位于杏花盛开的地方。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人们在江边饮酒作乐的画面,杏花的香气与美酒的醇厚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

《莫春杂兴次顾君举韵》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古诗,更是陶宗仪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抒发。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陶宗仪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