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萧索逗疏雨,河汉云流茧抽绪。
岩桂古香吹不起,络纬乱啼蛩语语。
曾轩四敞溪前头,犀押帘箔齐上钩。
纤阿御輖如走马,一年转瞩又中秋。
铜壶水滴声声度,婵娟苦被顽阴妒。
宝奁慵启冰鉴韬,玉宇璚楼隔寒素。
升沉圆缺恒有时,今夕何夕乃若斯。
欲接清辉徒怅怏,相看动是隔岁期。
畴能扫之鸾尾帚,白兔捣药银蟾守。
老子婆娑兴未阑,蜡光高张照尊酒。
中秋不见月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不见月歌》是明代诗人陶宗仪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今浙江黄岩)人。陶宗仪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学问上无所不窥,而且擅长书法,善写小篆。他在元季寓居松江,致力于著述和教学工作,虽多次被征召,但他最终并未应命。入明后,他仍然从事学术与文学创作。
诗歌原文:《中秋不见月歌》全文如下:青桐萧索逗疏雨,河汉云流茧抽绪。岩桂古香吹不起,络纬乱啼蛩语语。曾轩四敞溪前头,犀押帘箔齐上钩。纤阿御輖如走马,一年转瞩又中秋。铜壶水滴声声度,婵娟苦被顽阴妒。宝奁慵启冰鉴韬,玉宇璚楼隔寒素。升沈圆缺恒有时,今夕何夕乃若斯。欲接清辉徒怅怏,相看动是隔岁期。畴能扫之鸾尾帚,白兔捣药银蟾守。老子婆娑兴未阑,蜡光高张照尊酒。
诗词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的感受。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来表达对月亮的期盼和失望。”青桐萧索逗疏雨”形容秋夜的萧瑟和细雨;”河汉云流茧抽绪”则表现了夜空中银河的流动及其带来的朦胧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作品影响:虽然陶宗仪未能直接参与政治或社会活动,但他的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人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秋不见月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秋不见月歌》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美景与哀愁并存的诗歌,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秋节及其象征意义,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