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 赋红梅次郭南湖韵

水云乡,又南枝逗暖,绰约汉宫妆。春艳秾分,朱铅浅试,翠袖独倚修篁。想应道、东风料峭,剪霞彩、零乱补绡裳。勾漏寻真,丹丘授诀,傲睨冰霜。
毕竟孤标还在,纵夭桃繁杏,难侣寒香。玛瑙坡头,珊瑚树底,江南别是风光。且莫倚、高楼玉管,怕轻盈、飞处误刘郎。依旧小窗,疏影淡月昏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赋红梅次郭南湖韵》是元代词人陶宗仪创作的一首经典文学作品。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 作者简介
  • 陶宗仪:元代的著名词人,其作品在文学领域享有盛誉。陶宗仪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贡献,为理解《一萼红·赋红梅次郭南湖韵》提供了历史背景。
  1. 作品原文
  • 陶宗仪的《一萼红·赋红梅,次郭南湖韵》中,“水云乡”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又南枝逗暖,绰约汉宫妆”,则通过对红梅姿态的描写,赋予了梅花以生动的形象和动态的美态,展现了词人在艺术创作中的巧妙构思和高超技巧。
  • “春艳浓分,朱铅浅试,翠袖独倚修篁。”这几句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红梅的艳丽与娇媚,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在审美上的高雅追求。这种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融合,体现了陶宗仪对诗词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精湛技艺。
  1. 作品背景
  • 《一萼红·赋红梅,次郭南湖韵》创作于元末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人的生存状态给陶宗仪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陶宗仪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
  • 据现有资料显示,陶宗仪在元代社会经历了不少变迁,包括战乱、政治斗争等。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陶宗仪通过《一萼红·赋红梅,次郭南湖韵》,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1. 作品赏析
  • 《一萼红·赋红梅,次郭南湖韵》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词作,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艺术作品。通过对红梅的描绘,陶宗仪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
  • 陶宗仪在词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即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种美学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萼红·赋红梅,次郭南湖韵》不仅是陶宗仪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元末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宗仪的艺术成就,以及元代词坛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