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石居

地望抡魁重,冰衔博士清。
弃官为隐计,因谤得诗名。
水竹方成趣,松楸忽怆情。
乡中耆旧尽,老泪洒铭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赵石居》是宋代诗人陆文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展开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歌原文
    地望抡魁重,冰衔博士清。
    弃官为隐计,因谤得诗名。
    水竹方成趣,松楸忽怆情。
    乡中耆旧尽,老泪洒铭旌。

  2. 诗歌注释

  • 地望:指地理声望和地位。
  • 抡魁:选拔状元之意。
  • 冰衔博士:意指学问高深,品行清白。
  • 因谤得诗名:因为受到诽谤而成名。
  • 水竹:水边竹子,常用以象征隐逸生活。
  • 松楸(qiū):松树和棺材,常用来比喻生死、荣辱。
  • 耆旧:年长资深的人。
  1. 诗歌鉴赏
  • 首联“地望抡魁重,冰衔博士清”表达了诗人因才华卓越而备受重视,同时强调了其学识与道德的纯洁性。
  • 颔联“弃官为隐计,因谤得诗名”描绘了诗人因不满世俗而选择退隐,以及在遭受诽谤后通过诗歌获得名声的情境。
  • 颈联“水竹方成趣,松楸忽怆情”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真的态度。
  • 尾联“乡中耆旧尽,老沪渍铭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人的感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感慨。

陆文圭的《挽赵石居》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怀与追求,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