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鹤皋入京

故人天上调金鼎,应念先生苜蓿盘。
博士不烦重讲席,拾遗无复叹儒冠。
蓬莱海阔还须险,太华峰高不道寒。
茅屋三间老书客,逢人懒问日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朱鹤皋入京》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陆文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陆文圭,生于宋元之际的常州江阴人,字子方。他博览群书,通经史百家,并精通天文、地理、医药等多个学科。陆文圭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宋度宗咸淳初年即中《春秋》乡选,宋亡后选择隐居,直至元仁宗延祐时才再中乡举。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故人天上调金鼎,应念先生苜蓿盘。博士不烦重讲席,拾遗无复叹儒冠。蓬莱海阔还须险,太华峰高不道寒。茅屋三间老书客,逢人懒问日长安。
  • 诗意解读:诗中的“故人天上调金鼎”意指友人如同天上的金鼎一般尊贵和重要;“应念先生苜蓿盘”则表达了诗人对故旧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和怀念。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陆文圭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宋末元初的社会动乱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深沉的哲理思考。
  • 个人经历:陆文圭的个人经历同样为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从宋亡后的选择隐居可以看出他对于政治动荡的不满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陆文圭在《送朱鹤皋入京》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这些修辞的使用,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意象运用:陆文圭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故人”、“金鼎”、“苜蓿盘”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文学作品之一,《送朱鹤皋入京》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状况。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文学研究者的宝贵资源,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陆文圭的《送朱鹤皋入京》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的诗歌,同时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文圭的文学成就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