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东平张彦明

梦觉黄粱仅一炊,人生适意不多时。
杜陵老病亲桃竹,白傅清闲忆柳枝。
有意出山寻树槚,伤心归榇赖门楣。
秋风泪滴长江水,遥寄东原薤露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东平张彦明》是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陆文圭所作的一首悼念逝者的挽联。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篇作品:

  1. 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挽东平张彦明》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末至元初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墨客多有感于时局而作哀挽之词。陆文圭作为一位文学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这首挽联,以表达对张彦明的哀悼之情。
  • 艺术风格:陆文圭的诗歌风格细腻,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在这首挽联中,陆文圭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功地传达了对张彦明的敬意和怀念。
  1. 作品原文
    梦觉黄粱仅一炊,人生适意不多时。
    蓬山渺渺仙舟隔,泮水悠悠讲席开。
    同是甲辰雌正伏,胡然庚子鹏为灵。
    天寒病叟那能出,一束生名寄沪来。

  2. 作品解析

  • 首联解读:“梦觉黄粱仅一炊,人生适意不多时。”这里的“梦觉黄粱”是指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而“一炊”则形容时间飞逝,转瞬即逝。陆文圭通过使用这一典故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快乐时光。
  • 次联解读:“蓬山渺渺仙舟隔,泮水悠悠讲席开。”这里的“蓬山”和“泮水”分别指代蓬莱和泮宫,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好之地。陆文圭用这两个意象来描绘张彦明生前的生活和成就,同时也暗喻了他与世隔绝、超脱尘世的美好形象。
  1. 情感寄托
  • 悼念之情:陆文圭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张彦明的深切悼念。他通过对张彦明生前事迹的回忆和赞美,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思,传递出对这位文人高洁品格和卓越才华的敬仰之情。

《挽东平张彦明》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悼的挽联,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陆文圭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让读者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让我们对古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