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霁书怀

纷雨洗游尘,润物亦已足。
淑气浮芳鲜,山泽一时绿。
回雁远零乱,流云高断续。
伊余惬所向,偶景相穆穆。
好鸟如含情,不语立嘉木。
静知春事佳,老觉世味熟。
遂展平生情,谁复辨蕉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霁书怀》是中国元代诗人马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马臻,字志道,号虚中,是元代钱塘(今属浙江省)人。他自幼慕陶渊明之为人,着道士服,隐居西湖之滨。马臻工画花鸟山水,善诗多豪逸俊迈之气。他的《霞外诗集》记录了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2. 诗歌原文及翻译

  • “纷雨洗游尘,润物亦已足。”描述了纷雨洗净了游子身上的尘土,使得万物都得到滋润。
  • “淑气浮芳鲜,山泽一时绿。”形容空气中弥漫的芳香,以及山泽间一片绿色的生机。
  • “回雁远零乱,流云高断续。”描绘了大雁在远处飞行时的凌乱状态,以及流动的云彩在高空中的断裂和连接。
  • “伊余惬所向,偶景相穆穆。”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与美景和谐相处的心境。
  • “好鸟如含情,不语立嘉木。”用“好鸟”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它们似乎也带着某种情感,静静地站在繁茂的树木之中。
  • “静知春事佳,老觉世味熟。”诗人在静谧之中感知到春天的美好,同时感受到了岁月带来的厚重感。
  • “遂展平生情,谁复辨蕉鹿。”意味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完全释放出来,而无需再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鹿”。
  1. 赏析与注释
  • 意境与风格:《春霁书怀》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情感。这首诗的风格简洁而深刻,通过自然现象引发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 意象与象征:诗中“好鸟如含情”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深情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
  • 哲学思考:诗中“遂展平生情”表达了诗人愿意放下一切,展现自己真实情感的态度,而“谁复辨蕉鹿”则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1. 背景知识
  •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动态和文化特征。马臻的《春霁书怀》作为元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折射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1. 文化意义
  • 《春霁书怀》不仅是一首诗,它也是元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哲学。

《春霁书怀》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与人文情怀的作品。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关于生活、自然和心灵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