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春游曲

堂堂复堂堂,画鹢谁家郎?绣旌鸳颈冷,膳府鸾刀光。
倾椒注桂邀流芳,楚腰络索闻悬珰。箜篌急响如相恼,岸头折尽忘忧草。
黄金惯积自媒身,随肩满席惟嗔老。牙签万轴齿不拈,孟客何宾迹如扫。
柳绵扑扑乘风吹,花翎小鸟啼诉谁。玉郎沉醉晚未醒,春光去矣犹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中春游曲》是元代诗人马臻所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态度的豪放不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马臻,字志道,号虚中,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崇尚文人雅集的时代,深受宋代文化影响,同时也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在诗歌创作上,马臻多采用豪逸俊迈的风格,其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
  2. 诗歌原文:《湖中春游曲》原文如下:
    堂堂复堂堂,画鹢谁家郎?
    绣旌鸳颈冷,膳府鸾刀光。
    倾椒注桂邀流芳,楚腰络索闻悬珰。
    箜篌急响如相恼,岸头折尽忘忧草。
    黄金惯积自媒身,随肩满席惟嗔老。
    牙签万轴齿不拈,孟客何宾迹如扫。
    柳绵扑扑乘风吹,花翎小鸟啼诉谁。
    玉郎沈醉晚未醒,春光去矣犹不知。
  3. 艺术特色:此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典型的意象叠加法,通过对湖中景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画鹢”“膳府”等词,形象地描绘了湖中景色的宁静与优雅,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活动与状态。通过对比“柳绵”“花翎”等自然元素与人物的情感体验,诗人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以及无法挽留春光的心情。整体而言,《湖中春游曲》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对时光流转、美好易逝的深刻体悟。

《湖中春游曲》作为一首充满诗意的元代诗歌,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度思考。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传承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