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访仲章不遇

小院春浓落照间,碧篁相对乳禽还。
晚风阵歇游丝尽,留得归云在屋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访仲章不遇》是元朝诗人袁桷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袁桷生平:袁桷(1266年7月10日—1327年),字伯长,号潇湘,又号卢溪,别号大有山人、石初翁等,汉族,绍兴府余姚县(今属浙江)人。元代文学家,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集贤殿修撰、国子祭酒等职,卒赠翰林学士承旨,封文献公。其诗以辞藻华丽、意境清新见称,与虞集、揭傒斯并称为“雅俗共赏”的“玉山四杰”,对后世影响深远。
  1. 原文
    小院春浓落照闲,碧篁相对乳禽还。
    晚风阵歇游丝尽,留得归云在屋山。

  2. 译文
    小院里春天的气息浓郁,落日的余晖洒满庭院;翠绿的竹子相对而立,仿佛是一对相依为命的伴侣;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过,飘散在空中的游丝逐渐消散;远处的归云悠然地飘浮在屋山之上。

  3. 赏析

  • 景致描绘:诗歌开篇“小院春浓落照闲”便绘出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春日景象。院子虽小,却充满了春意盎然的气息,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庭院,给这幽静的小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
  • 生态和谐:接着“碧篁相对乳禽还”则通过竹林与鸟儿的和谐共处,进一步渲染了这幅画面的生动与自然。竹子与鸟儿之间的互动,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好现象,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 抒情寄托:“晚风阵歇游丝尽,留得归云在屋山。”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超然物外的向往。晚风停歇,游丝消散,象征着尘世的纷扰暂时远离,而归云留在屋山上,则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晚访仲章不遇》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