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真文忠公画像

群贤辅绝学,嵯峨武夷峰。
荧荧方瞳光,汲汲汗简中。
缅怀文明初,苍佩极匪躬。
执笔侍玉署,妙语工弥缝。
飞尘变苍狗,潜渊閟游龙。
空馀经济心,劳徕饥飞鸿。
浊水投神胶,扬清乃奇功。
乔松不并世,寒飙转秋蓬。
生世我已后,正绪遗颛蒙。
惕然拜公像,斯道非终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真文忠公画像》是元代诗人袁桷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文忠公的肖像和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接下来将介绍文学作品《观真文忠公画像》的相关内容:

  1. 诗歌原文
  • 群贤辅绝学,嵯峨武夷峰:描述了众多贤者共同辅佐学问,以及武夷山的壮丽山峰。
  • 荧荧方瞳光,汲汲汗简中:形象地描绘了文忠公明亮的双眼和勤奋学习的情景。
  • 缅怀文明初,苍佩极匪躬:怀念中华文明的起源,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 执笔侍玉署,妙语工弥缝:描述了文忠公在玉署中执笔作画,用巧妙的语言修补缺陷。
  • 飞尘变苍狗,潜渊閟游龙:比喻世事变化无常,但文忠公如同深藏的游龙,不为外界所动。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 文化内涵: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1. 创作背景
  • 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借古喻今,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1. 作者简介
  • 袁桷(1274年—1348年),字伯长,号嵩溪,元代著名文学家。他与赵孟頫并称为“二雅”,是元代四大诗人之一。

《观真文忠公画像》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也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