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宁王嘉定时,平淮如掌粮如坻。襄阳高屯十万卒,武昌金埒饶军资。
西蜀环山堆锦绣,滔滔南纪喉襟首。峨眉积雪不动尘,玉垒浮云古今守。
当年行都号全盛,翠箔珠帘争斗胜。西湖不识烽台愁,北关已绝强邻聘。
宝庆天子来自外邸朝诸侯,土疆日窄边庭忧。大帅偃蹇藩镇侔,小垒椎剥租瘢稠。
春城弦管暗烟雨,四十一年变灭同浮沤。咸淳太阿已倒持,铜山之贼专宫帷。
楼危金谷山鬼泣,舸走白浪江神悲。老人年周一甲子,至元大帝车书合文轨。
每话承平如梦中,万事东风过马耳。只今行岁一百一,坐阅天地同昨日。
秭归声苦红叶翻,邯郸睡熟黄粱失。门前手种青桐百尺长,笑指截取谐宫商。
少君荒唐方朔诞,不如老人亲见深谷为高岸。我孙之孙为玄孙,翔鸾峙鹄高下飞集骈清门。
凭公欲补先朝事,濡毫更作长生记。
庐陵刘老人百一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陵刘老人百一歌》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庐陵地区的历史、地理、民俗、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了解明代庐陵地区的珍贵文献资料。
在诗中,杨慎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庐陵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例如,他在描述庐陵地区时,用“青山碧水绕田畴,白鹭飞来掠稻舟”来描绘庐陵的自然风光;用“红妆绿帽迎佳节,锣鼓喧天乐未央”来描绘当地的民俗风情。
杨慎还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故乡人民的怀念之情。他在诗中写道:“我行天涯路漫漫,归心似箭情更浓。望尽天涯思故乡,唯有庐陵最难忘。”通过这样的表达,杨慎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庐陵刘老人百一歌》是一首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诗歌。它为我们展示了庐陵地区的壮丽风光、丰富文化和深厚情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明代庐陵地区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