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郎腰瘦寄当归,望尽天边破镜飞。昨夜灯花圆似粟,倚门不肯送郎衣。
次韵继学竹枝宛转词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继学竹枝宛转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在这首诗中,元稹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诗中的“竹枝”可能指的是一种古代的民间歌曲,这种歌曲通常以竹子为主题,歌词宛转而优美。元稹通过自己的创作,将这些传统的歌曲赋予了新的意义,使之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情感和审美需求。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竹枝宛转柳条斜,梦断魂销泪欲华”,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竹枝婉转如歌,柳条轻拂,仿佛在梦中与情人相会。然而,美好的时光却在瞬间破碎,梦中的人儿已经离去,留下无尽的思念与悲伤。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接下来的四句“花红易落似郎情,水流无限似侬愁”,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不舍。花儿虽然美丽,但却容易凋零;而流水虽然潺潺不断,却无法表达内心的无尽哀愁。这里,花和流水都成为了象征,分别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爱情和无穷无尽的思念。
结尾的两句“愿随流水到天涯,惜取如花寄何年”,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诗人希望像流水一样自由自在地漫游天涯,但同时又希望能够把这份如花的思念寄托在遥远的未来。这里的“如花寄何年”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也体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
《次韵继学竹枝宛转词二首》是一首情感丰富、富有诗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