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滕玉霄韵

自是男儿志四方,明时上国快观光。
儒冠误我青绫被,人品还君白玉堂。
取友平生半区宇,论诗今日得濠梁。
岁寒只有梅和竹,风雪相看味更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滕玉霄韵》是元代诗人陈天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次滕玉霄韵》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
  • 陈天锡,字载之,号晋斋,福宁州人,元代著名诗人。他本为福宁学正,后转任盐运提举大使,并在宁宗至顺初被擢升为建阳尹。
  • 他的晚年以八十岁高龄终老,享年八秩。陈天锡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贡献,还著有《鸣琴集》,其作品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
  1. 诗歌原文:《次滕玉霄韵》全诗如下:
    自是男儿志四方,明时上国快观光。
    儒冠误我青绫被,人品还君白玉堂。
    取友平生半区宇,论诗今日得濠梁。
    岁寒秪有梅和竹,风雪相看味更长。

  2. 诗歌赏析

  • 诗中的“自是男儿志四方”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志向远大的情感。
  • “明时上国快观光”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和赞美。
  • “儒冠误我青绫被”可能暗指诗人因仕途失意而遭受的物质上的困顿或束缚。
  • 通过“人品还君白玉堂”展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人格魅力。
  • “取友平生半区宇”意味着诗人交友广泛,涉猎领域广泛。
  • 结尾的“论诗今日得濠梁”则体现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中获得的乐趣与成就。
  1. 文学价值
  • 作为元代文人的作品,《次滕玉霄韵》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 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风采,也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次滕玉霄韵》不仅是元代诗人陈天锡的文学成就之一,更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能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和启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