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鹿城东山下

大隐从来居市城,幽栖借得草堂清。
鸟啼花雨疏疏落,鹿卧岩云细细生。
石眼汲泉煎翠茗,竹根锄土种黄精。
艰危随处安生理,何必青门学邵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鹿城东山下》,一首描绘城市隐士生活的作品,由元代诗人陈高创作。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隐士在城市中寻得的一片宁静之地,以及他闲适与自在的生活状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高的生平经历是理解其文学作品的关键。他是元朝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然而,陈高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选择离开政治舞台,后成为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的门客,并对其提出江南地区的安全状况。他的这些经历无疑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1. 作品原文
  • 《寓鹿城东山下》这首诗共有八句,原文如下:大隐从来居市城,幽栖借得草堂清。鸟啼花雨疏疏落,鹿卧岩云细细生。石眼汲泉煎翠茗,竹根锄土种黄精。艰危随处安生理,何必青门学邵平。每读此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作品特点
  • 《寓鹿城东山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广泛好评。首句“大隐从来居市城”不仅揭示了主人公虽身处繁华都市却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超脱,还体现了真正的隐士所具有的高尚品质。这种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隐逸文化的代表之作。
  • 此外,诗中“鸟啼花雨疏疏落,鹿卧岩云细细生”等句子,更是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从自然景观中提炼出的精神寄托,也是诗人所追求的隐逸精神的重要体现。
  1. 创作背景
  • 《寓鹿城东山下》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关注。陈高曾在明敏刚决、不甘平庸的政治环境中奋斗过一段时间,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后,他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隐逸,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反映隐逸生活的作品,如《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等。

《寓鹿城东山下》作为元代陈高的一部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对城市隐士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和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