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刚髻峰

振衣应万仞,独坐觉神怡。
眼阔沧溟窄,步高碧巘低。
中天空楼阁,南极度虹蜺。
长啸青云起,遥连五岳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金刚髻峰》是一首描写登山望景的古风古诗,由元朝诗人陈文瑶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还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山水之间的深厚情感。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振衣应万仞:表达了作者振衣直上,面对高山峻岭时的豪迈气概。
  • 独坐觉神怡:描述了独自坐在山顶,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时的心情愉悦。
  • 眼阔沧溟窄:通过“眼阔”形容视野之广,“沧溟”指大海,“窄”则相对缩小了视线范围,形成了视觉上的对比效果。
  • 步高碧巘低:描绘了攀登山峰时步步升高,而脚下的景色则显得更为低矮的景象。
  • 中天空楼阁:意味着站在高峰之上,仿佛能触摸到天上的楼宇,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南极度虹蜺:形容站在高处能看到南方天空中的彩虹,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出现在视线之中。
  • 长啸青云起:表达了作者在高处长啸,声音直达云霄,与青云相连,充满了诗意和激情。
  • 遥连五岳齐:暗示了作者的视线所及之处,远处的五岳也似乎与他的视线相接,形成了一幅宏伟的山水画卷。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 意境营造:通过对山峦、云雾、高楼等元素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种宏大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 语言特色: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眼阔沧溟窄”、“步高碧巘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
  • 哲理思考:虽然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哲理,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1. 创作背景
  • 时代特征:元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墨客追求精神寄托的时代,许多诗人都以山水为题材,借景抒怀。
  • 个人经历:陈文瑶作为一位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悟可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

陈文瑶的《登金刚髻峰》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