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洞天道人

我自不入俗,君今又欲仙。
鸟啼百花里,屋住万山边。
密树云难过,空潭月易圆。
题诗秋卷了,为说小行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杨洞天道人》是元代文学家马祖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马祖常(1279年—1337年),字伯庸,号石田,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与黄庭坚、范仲淹并称“宋元三大家”。他的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
    我自不入俗,君今又欲仙。
    鸟啼百花里,屋住万山边。
    密树云难过,空潭月易圆。
    题诗秋卷了,为说小行年。

  2. 诗意解析

  • 我自不入俗: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追求世俗生活的精神境界。
  • 君今又欲仙:暗示了对方可能有着出世的倾向,渴望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上的超脱。
  • 鸟啼百花里:描绘了一个和谐宁静的画面,鸟儿在百花丛中歌唱,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 屋住万山边:形容隐居之地与群山为邻,环境清幽,远离尘嚣。
  • 密树云难过:通过“难”字表达了树木茂密,云雾难透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细微之美的感受。
  • 空潭月易圆:描写了月光映照在静谧的空潭之上,显得格外清晰圆满,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 题诗秋卷了:意味着诗人已经将秋天的美景用诗句记录下来,可能是在赞美秋天的丰收或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 为说小行年:结尾处表达了与对方交流心得的机会,也许是为了相互启发,或者是想要共赏彼此的诗作。
  1. 文化意义
  • 隐逸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世俗的愿望。
  • 自然美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自然观。
  • 艺术风格:《赠杨洞天道人》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如简练含蓄、意境深远,是研究元代诗歌不可多得的佳作。

《赠杨洞天道人》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也是研究中国古代隐逸文化、自然审美和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