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袁方饮田家

今夕是何夕,桂花香满楼。
金貂换美酒,玉笋照清秋。
好月偏怜客,殊乡足散愁。
主翁从笑骂,长判不封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与袁方饮田家》是中国元末明初诗人郭钰的作品,是一首表达作者在战乱中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内心愁绪交织的古诗。以下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郭钰,字彦章,吉安吉水人,元末明初学者。郭钰一生历经战乱,目睹时事阽危,故其诗多忧愁之词。他以茂才的身份应征,但因病辞疾不就,晚年以隐逸生活为主。郭钰的生平和作品,都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他的诗歌多取材于个人经历或当时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诗歌原文:《中秋与袁方饮田家》全诗如下:今夕是何夕,桂花香满楼。金貂换美酒,玉笋照清秋。好月偏怜客,殊乡足散愁。主翁从笑骂,长判不封侯。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美景,以及诗人与友人共度的欢乐时光。诗中的“好月偏怜客,殊乡足散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和哀愁。
  3. 诗歌鉴赏:郭钰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现而著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感慨,也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例如,“桂花香满楼”、“玉笋照清秋”等意象,不仅美化了画面,也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郭钰的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抒发,更是一种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体现在他对战争破坏的描写中,如“金貂换美酒,玉笋照清秋”所暗示的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因此,通过阅读郭钰的诗歌,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命运。

《中秋与袁方饮田家》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了解元末明初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洞察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