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文山砚

碧玉秋涵晓露滋,相君十载共襟期。
承恩久在文章府,借润终无软媚词。
旗舞龙蛇廷对早,诗成珠玉载归迟。
可怜月落空坑夜,无复追随到凤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文山砚是元代诗人郭钰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韵味,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解析赋文山砚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赋文山砚的作者是元代著名诗人郭钰。郭钰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元代诗坛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又有婉约细腻,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文化修养。
  2.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可能与郭钰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郭钰在担任官职期间,或许与文人墨客有过深入的交流,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同时,元代时期对文人的文化生活给予了更多的自由和宽容,这为郭钰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3. 诗歌内容:赋文山砚是一首描写文人雅集的诗作。诗中提到“碧玉秋涵晓露滋”,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景色的美丽和清新。接着,诗人表达了与相知十年的朋友共事的愉悦,以及自己在文章方面的恩宠和成就。最后,虽然仕途顺利,但是诗人却感到内心的空虚,无法追随朋友到凤池之地。
  4. 艺术风格:赋文山砚在郭钰的诗作中展现了典型的元代诗词特色。语言简练而含蓄,意象生动而富有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郭钰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等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的艺术效果。
  5. 文化意义:赋文山砚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和社会风貌。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

赋文山砚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元代诗人郭钰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群体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