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山庄

草满畬田落照斜,溪行尽日少人家。
自伤直性从干谒,谁在穷途不怨嗟。
香火氤氲王子庙,旌旗明灭长官衙。
主人问客知名姓,始肯开门唤煮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过山庄》是元末明初诗人郭钰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心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元末明初始的郭钰,字彦章,安吉人氏。他生于元末战乱时期,经历了兵戈流离的生活,目睹了时事阽危之状。尽管郭钰一生转侧于战火之中,但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 主要作品:郭钰在明初以茂才的身份被征召,但因疾病辞官不就。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其内心的愁苦与哀叹。其中,《静思集》是他留下的一部重要的诗集。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诗中的“草满畬田落照斜,溪行尽日少人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景象。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寂寥的情感。接下来的“自伤直性从干谒,谁在穷途不怨嗟”则反映了郭钰对当时官场生活的不满及自身的辛酸历程。
  • 整体风格:《晚过山庄》的语言简练而含蓄,情感深沉且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真实反映,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历史背景
  • 元末乱世:元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郭钰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其作品自然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 明朝初年:随着明朝的建立,虽然国泰民安,但社会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官场上的腐败现象。郭钰的诗作中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郭钰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 历史研究:通过对郭钰诗歌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 旅游文化
  • 隐贤山庄:郭钰的《晚过山庄》中提到的隐贤山庄,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这个景区不仅是一个自然风光秀美的地方,也是了解郭钰诗歌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的窗口。
  • 文化体验:游客在游览隐贤山庄的同时,可以了解到郭钰的生平及其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增加了参观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感。

《晚过山庄》不仅展示了郭钰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